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襄阳军民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

(发布时间:2018-06-06)

襄阳市国防科工办

  襄阳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深度融合发展,科学创新,大胆实践,扎实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始终保持军民融合正确方向
  一是强化领导。市委始终将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中心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推进落实。今年,我们正在筹划成立市委军民融合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进一步强化对此项工作的领导。二是全面统筹全市军民融合发展。出台了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创建襄阳特色的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突出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协同创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军队保障社会化服务、军事动员体系建设等五大重点融合领域。三是突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编制了《襄阳市军民融合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科学引领航天航空、高端装备制造、医药化工、新材料等军工优势产业的发展,制定了壮大千亿级军民融合产业板块和建设九大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园的发展目标和路径。四是强化政策引导。实施军民融合工程,给予军工技术转民品和民品企业参与军品配套生产以真金白银奖励。仅2017年度我们对军工企业的11个新品奖励1482.08万元,比上年增加61.8%;加上技改提质增效、绿色制造等方面奖励,军工企业共得到3400万元奖励,比上年增长29%。五是做实政治保障。建立了市委国防科技工业工委,实现了军工单位党建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开展“两学一做”活动和“新时代湖北讲习所(襄阳)——军工专场”活动,形成了襄阳军工党建特色,增强了军工单位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持续聚集优势做大产业
  聚焦各大军工集团公司和我市各企业主业发展壮大产业链始终是我们工作的主攻方向。一是与央企集团建立了高峰会晤机制和央企对接机制。坚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定期拜访各大集团公司,汇报襄阳发展方向,争取投资布局。近年来,分别就航宇航空产业园、际华3542、华中医药产业园、中车电机工业园等项目进行交流,形成共识,聚力推进。二是成立专班具体落实。央企对接专班坚持经常性与央企集团的工作部门保持联络,收集产业政策、投资信息。遇有重大项目动向,专班驻守衔接,保证了高层会晤意见的有效落实。三是突出项目建设。几年来,襄阳市与中航工业、中国兵器、中国兵装、际华集团、航天科技等军工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承接了一批央企项目,实际投资额过百亿元,目前已建成投产并不断完善的有航空航天产业园、江山重工军民结合产业园、525泵阀工业园、华中医药产业园、新华光光电产业园、3611襄阳工业园,正在建设的有应急安全装备产业园,今年将开工建设的有际华智能生态纺织工业园和际华印染产业园。我们依靠大集团、联合大集团,实现了大融合,奠定了我市军民融合产业园区格局,形成了襄阳军民融合产业深度发展的特色。我市军民融合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例由5年前的6%提升到现在的10%。
  三、军工平战结合实力不断壮大
  把军工最突出的人才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撑,实现“平”时发展壮大国民经济,“战”时支撑国防需要。一是支持人才发展。在各企业人才落户、人才公寓建设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目前,驻襄军工企业拥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3000余人,占企业员工总数的15%。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700余人、享受各级政府津贴专家90人,学科带头人124人。二是鼓励研发和创新。驻襄军工企业已建成2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省级技术中心。近年来,驻襄军工企业科研机构年均完成军、民品研发项目200多个,申报专利700余项。三是促进军品技术产业化。我市对单品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新品按销售收入5%给予奖励。2016年家电面板保护膜、新型产气药剂、H-ZF52N光学玻璃、民机旅客座椅等6个新品获奖816万元。2017年清洁高效除焦系统、涤棉多功能面料、远程供水系统、安全气囊发生器等11个新品获奖1482万元。四是支持项目做大做强。对军工企业各类项目,我市给予特殊支持。比如华中药业的医药产业园项目、航宇救生的航空产业园综合项目、际华集团3542公司智能纺织和新45公司印染项目等,市里对其实行土地置换等搬迁补贴、产业升级奖励措施,在项目资金筹措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华中药业的维生素B1产量居世界第一,航宇嘉泰的民机座椅是国内唯一的波音、空客、庞巴迪供应商,中航精机成功上市并以襄阳为总部积极参与世界范围内的产业布局,成为我市首家过100亿的军工企业。
  四、“民参军”热情不断高涨
  鼓励和支持“民参军”是军民融合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积极服务民参军企业参与军品配套生产。一是强化政策宣传。将中央省市各级优惠政策汇编成册,广泛印发民参军企业学习,寻找努力方向,发展机会。二是强化资质认证服务。对民参军企业保密资质认证和军品科研生产许可申报进行培训辅导,加快办证进度。目前,我市民参军企业拥有保密资质19家、生产许可资质6家。三是强化需求对接。编印了军工技术需求目录,组织召开军工技术成果转化推介会和民技军用推介会,加强军工企业和民参军的沟通联系,增进双方互通有无,促进军民深度融合。近两年,已有19家民企产品进入军品配套生产领域。
  五、科技协同创新不断迈出新步伐
  一是搭建公益性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投资近亿元与华科工研院建设了襄阳市华科工研院,为江山重工、中航精机等企业提供了技术创新支撑。二是引导企业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各军工企业的大型科研设备正逐步完成入库共享。际华3542公司新型环保复合面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作为本领域公共研究平台,已成为武汉纺织大学、襄阳市棉纺企业等提供了研究、实验、检测的场所。三是鼓励企业联合院校提升协同创新能力。空军5713厂通过与院士、北京理工大学专家联合攻关,取得了高温复合材料领域科研重大突破,被国家认证委批准筹建国家复合材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北);近年来,航宇救生公司几乎与北航、南航、北理工、南理工、西工大、武大等高等院校单位建立了深度的合作关系。四是企业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实力不断增强。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搭建了国家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中心、分析检测中心、襄阳新材料公共技术平台等对外技术服务平台;航宇救生公司建成了我国最大的商用飞机座椅研制生产基地、我国最大的热气球研发生产基地等科研生产平台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防科技工业企业技术中心、航空救生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等多种国家级、省部级专业研发机构,形成了各专业综合配套、系统集成的研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