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

先行先试 自我革命

(发布时间:2016-12-11)

                                                                                                                    ——省粮食局全面深化粮食流通改革调查

                                                                                                                            省委政研室(省改革办)调研组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和世情国情粮情的深刻变化,省粮食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自我革命,按照“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三篇文章”和“吃湖北粮”的总要求,突出抓好粮食安全保障和粮食产业发展“两大任务”,牢固树立大粮食观念、市场观念、依法行政“三种观念”,加大改革力度,在创新地方储备粮管理体制、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促进多元粮食市场主体快速发展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一、先行先试,大胆推进地方储备粮管理创新

  针对储备粮经营管理机制不活、布局分散、省属储备企业收储能力不强、部分县市储备粮管理粗放、经营亏损、发展不可持续等问题,特别是2012年下半年以来,各级储备粮轮换面临严重亏损的困境,省粮食局主动作为,积极推进地方储备粮管理创新,建立了良性发展的经营机制。

  一是率先改革,创新地方储备粮管理体制机制。早在去年5月,省粮食局就提请省政府颁布了《湖北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明确地方储备粮实行分级储备、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由省、市、县三级管理,以省级储备为主。今年6月国家开始调整各省地方储备粮规模,要求“以省级储备为主”。我省的改革与中央的要求方向一致,走在了全国前列。

  二是让渡经营权,大胆创新地方储备粮经营管理机制。过去,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储备粮经营均采取“买原粮、卖原粮”的方式“推陈储新”,储备粮“应急保供”(必须是成品粮)的功能没有发挥。特别是近几年粮油市场价格持续下滑,购销价格倒挂,储备企业面临轮换亏损巨大压力。针对这种情况,省粮食局大胆创新地方储备粮经营方式,在坚持政府对地方储备粮所有权、动用权和监管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储备粮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度分离,推动储备企业与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合作,省内主销区与主产区合作,提高了承储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保证了地方粮食储备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仙桃市粮油储备公司过去按照“买原粮、卖原粮”的传统模式管理地方储备粮,前些年轮换亏损达500多万元,近两年通过推动储备企业与加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由加工企业按锁定的价格进行新陈置换,结合储备粮轮换进行加工转化增值,不仅保证了储备粮的正常轮换,而且还有一定盈利。

  三是坚持市场取向,打破单一国有模式。长期以来,各级储备粮均由国有粮食储备企业承储,滋生了国有企业吃“政策饭”的思想,也不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省粮食局大胆改革,积极创新商业储备管理机制。2010年,经省政府批准,我省择优委托省内19家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和大型商业连锁企业储存,打破了单一国有模式。在新一轮改革中,省粮食局坚持商业储备这种市场化模式,突破国有粮食储备企业限制,探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推行承储主体多元化,参与储备粮经营管理的加工企业不仅获得了稳定的粮源,还得到了一定的财政补贴,相当于每年为粮油加工企业提供了7.5亿元的无息贷款,真正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二、自我革命,进一步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

  在每一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一直是改革的重点,也是改革的难点。省粮食局把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作为今年的两项改革重点之一,明确了责任领导,制定了改革操作指南,出台了改革试点方案,确定荆门、麻城、枣阳、通山4个市县和省储备粮管理公司作为试点单位,新一轮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在全省稳步推开。

  一是强力推进“一县一企、一库多点”改革。鉴于少数地方“一县一企”改革仍未到位,部分地方“一库多点”的设置不能完全适应政策性粮食收储需要的情况,省粮食局提出每个县、市以中心粮库、骨干收纳库为基础,组建一家国有或国有控股粮食收储企业。即以国有粮食收纳库点为基础,统筹社会多元收储主体,按照核心产区、重点产区、一般县市、销区县市“6543”的原则进行布局,保障农民售粮需要。其他国有粮食资产依法依规处置,逐步退出国有粮食序列,放开搞活。经过历轮改革特别是近一年来的努力,全省大部分地区国有粮食企业“一县一企”改革基本完成,全省国有粮食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去年,全省国有粮食企业整体盈利5000万元。

  二是推动股权多元化改革试点。针对国有粮食收储企业股权单一、机制不活的问题,鼓励和推动粮食企业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在保持国有控股前提下,大胆引入社会资本特别是粮油加工龙头企业资本入股。目前,省粮食局支持荆门市引入中兴发展战略投资者开展合作,整合全市粮食部门有效资产,组建了中兴农谷湖北有限公司,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股权多元化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是开展土地确权变性。由于国有粮食企业用地基本是划拨用地,土地出让变性和确权登记,是新一轮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深化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去年,省粮食局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向省政府建议,经过多方协调,省政府以文件形式明确规定:对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划拨土地变更为出让用地交纳的土地出让金,除上缴中央外,其余部分主要用于解决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和企业改革遗留问题。省粮食局按照文件规定,积极开展国有粮食企业土地确权变性试点,取得了一定突破,为粮食企业真正成为产权明晰的市场主体创造了条件。

  三、拆除藩篱,积极支持各类粮食市场主体平等参与粮食流通

  省粮食局冲破狭隘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部门利益的藩篱,按照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全面的、发展的粮食安全观的要求,大胆突破现行规定限制,打破国有、非国有界限,积极支持各类粮食市场主体平等参与粮食流通,公平开展竞争。

  一是引导和支持多元市场主体参与政策性粮食收储。按照国家现行政策规定,政策性粮食收储主要依托国有或国有控股粮食企业。去年,省粮食局在全国率先突破,支持近200家符合资质条件的粮油加工龙头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政策性粮食收购,89家承担油菜籽托市收储任务的主体,全部为民营粮油加工龙头企业。今年,该局进一步支持符合资质条件的多元市场主体,参与政策性粮食收储,以实现中央和地方、国有和各类民营粮食企业及粮食经纪人的优势互补。

  二是鼓励和支持多元主体参与“放心粮油”市场体系建设。2004年,粮食购销市场放开后,国有粮店纷纷撤销,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处于分散、自发状态。近年来,省粮食局积极落实省委提出的“吃湖北粮”新要求,主动适应人民群众吃上放心粮油的新期盼,按照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新的模式,重构全省“放心粮油”市场体系。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促成中百集团联合省内18家骨干龙头企业共同出资组建了湖北荆楚粮油股份有限公司。以荆楚粮油公司为龙头,按照全省编织“一张网”的工作思路和“1+X”的经营模式,支持市县建设“放心粮油”配送中心,发展连锁经营,探索建立相应的质量追溯体系。去年,全省建设和改造完成3家成品粮油批发市场、42家“放心粮油”配送中心、368家连锁店。今年,重点支持荆楚粮油股份有限公司建设50家“放心粮油”配送中心和500家连锁店。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在全省建成100家“放心粮油”配送中心和1600家连锁店,形成覆盖全省的“放心粮油”市场体系和粮食应急供应网络。目前,省粮食局正在大力实施荆楚粮油“走出去”行动计划,重点支持荆楚粮油公司到省外开办直营店,推动荆楚粮油走出湖北、走向全国。

  三是率先把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建设仓储、烘干设施纳入支持范围。省粮食局突破现行规定限制,率先把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建设仓储、烘干设施纳入支持范围。统筹中央、地方社会仓储设施建设,重点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粮食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建设粮食仓储、清理、烘干设施,扩大社会仓储能力,促进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快速健康发展,形成以省储备管理公司为主导、县(市)国有收储企业为基础、社会粮食仓储为补充的全省政策性粮食收储体系。去年,在落实农户储粮标准装具8万套的基础上,选择6家种粮大户等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开展了建设仓储、烘干设施试点。今年,在认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重点支持30-50家种粮大户开展仓储、烘干设施建设试点。

  四、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粮食行政管理职能

  省粮食局按照三中全会精神要求,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把握粮食工作的特殊性,大力推进粮食行政管理机制改革,切实转变行政管理职能,该强化的强化,该弱化的弱化,该管的管好管住,该放手的坚决放手。

  一是进一步简政放权。2011年,省粮食局主动将省本级仅有的粮食收购许可认定审批权,下放到武汉市粮食局属地管理。同时,适应“先照后证”的改革方式,在下放省级粮食收购许可认定审批权限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和简化市、县审批程序,提升服务效率。改革军粮供应站点年审办法,实行由各市县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属地年审,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管理。

  二是深入推进政企分开。解除国有粮食企业与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依附关系,实现政企彻底分开。对少数政企不分的地方,要求在今年底前与所属国有粮食企业实现人、财、物彻底脱钩,真正做到管人、管事、管资产、管政策,不具体管经营。

  三是主动引入外部监督。我省地方储备粮管理整体情况较好,但仍有少数地方存在储备粮经营管理不善,库存不实,质量不合格,费用利息补贴不到位、拨付不及时等影响粮食储备安全的问题。在新一轮改革中,省粮食局在加快地方储备管理配套制度建设的同时,主动引入外部监督,强化联合监管。去年下半年,主动联合省财政厅、农发行出台了《全省地方储备粮油轮换公开竞价交易办法》,把所有政策性粮食全部纳入竞价交易范围,实行统一调控,极大地防止了腐败的滋生。今年3月,联合省审计厅、财政厅和农发行出台了《关于加强地方储备粮联合监管的意见》,明确了各部门的监管职责,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合检查制度,完善了工作机制,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省地方储备粮以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内部监管为主,外部监督薄弱的状况。■

  调研组成员:梅学书 李新玲 余爱民

  郑黎明 刘 海

  责任编辑:姜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