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精准扶贫 全面小康

杭恩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的实践与启示

(发布时间:2020-10-09)

                                                                      联合调研组

     自2016年以来,浙鄂两省及杭(州)恩(施)两地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关于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助推脱贫攻坚的总体部署要求,以“中央要求、恩施所需、杭州所能”为总原则,围绕“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目标,携手打出系列“组合拳”,打造贫困人口就业金饭碗,将贫困户链接到产业链上,有效激活贫困户“造血”功能,让贫困户顺利走上脱贫之路,为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
一、开展杭恩扶贫劳务协作的基本情况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地处鄂湘渝三省(市)交汇处,武陵山区腹地,是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也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2016年,恩施州首次纳入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范畴,明确由杭州市结对帮扶到2020年。
     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的主要难点堵点在于结构性矛盾突出。杭州市是重要的劳动力输入地,以数字经济、互联网贸易和高新技术为主导产业,用工要求高;恩施州是重要的劳动力输出地,但贫困户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缺乏就业技能。为实现“输转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确保贫困劳动力“来得了、留得住、干得好”,杭恩协作双方坚持党委政府主导,由两地人社部门主抓,就贫困劳动力培训、创业、转移就业等多方面开展了广泛深入协作,积极搭建就业平台,拓宽恩施州贫困群众的就业渠道,帮助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实现转移就业,同时两地政府牵线搭桥,引导杭州企业到深山建基地、建车间,把就业岗位送到贫困户家门口。2020年上半年,杭恩劳务协作共培训恩施州贫困人口917人,帮助贫困人口在湖北省内就近就业5467人,新增在杭州稳定就业人员488人,大力推进贫困人口稳定就业,为克服疫情影响,如期完成脱贫任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截至目前,杭州市累计帮助恩施籍贫困人口在浙江稳定就业者达到1.77万余人,在杭州稳定就业人数达到1500人,可辐射带动近7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二、杭恩携手打好就业扶贫“组合拳”
     (一)信息互通,劳务输出对准“需求口”。一是建“两库”,筑牢就业对接基础。恩施州全面摸排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情况,建立贫困劳动力信息库。杭州市根据恩施就业需求,优选企业和岗位,建立优质岗位信息库,每月动态更新。目前,通过“两库”将483家杭州企业提供的3.1万个就业岗位精准送到贫困户手中。二是兴“基地”,打造劳务输转平台。两地在众多用工企业中共同遴选出吸纳贫困劳动力多、待遇较好的企业作为“东西部扶贫协作劳务输出基地”,杭州巾帼西丽公司、杭州58到家家政等一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参与到东西部劳务扶贫协作中来,成为推动两地劳务协作的重要力量。三是搭“平台”,夯实赴杭务工保障。两地携手在杭建成“1+8”劳务工作站,即市区建一个总站,8个对口区各建分站,为恩施在杭务工人员提供就业和创业指导、权益维护、技能培训等综合性服务。
     (二)拓展渠道,就业扶贫对准“增收口”。一是建设扶贫车间,拓展就近就业。通过杭企提供厂房设备、技术力量、员工培训,在恩施贫困村和易地安置点兴建扶贫车间,解决贫困户家门口就业问题。二是定岗定向招聘,拓展转移就业。近年来,为加大贫困人员就业转移力度,每年举办杭州市·恩施州东西部劳务协作系列大型招聘会、贫困户精准对接会、贫困大学生定岗招聘会等超过20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超过8万个。三是开发公益性岗位,支持兜底就业。利用杭州国企每年捐赠资金和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资产收益,支持恩施开发保洁保绿、护林护路、治安协管、河道管护等公益岗位,优先安排残疾等特殊困难群众。
     (三)志智双扶,技能培训对准“薄弱口”。一是抓好就业技能培训。针对杭州劳务市场需求与恩施劳务技能不匹配问题,杭恩两地积极开展各类岗前培训和就业技能提升培训,建立“定点+定向+订单”就业技能培训体系。在中国(杭州)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杭州三赢人力资源公司等支持下,每年开展月嫂、糕点制作、茶艺等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过百场,仅2019年就组织劳务协作培训49场(次),培训贫困人口3084人次,重点打造了“恩施厨娘”“恩施月嫂”“恩施司机”等劳务输出品牌。二是抓好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充分发挥杭州“创新创业之都”优势,通过两地携手开展“致富带头人领头雁”工程、导师传导双创活动、“引凤还巢”返乡创业行动等创业培训,培育创新创业人才,以创业带就业。三是抓好职业教育培训。依托杭州职业院校建立定向专业设置和招生就业机制,每年招收200名左右的恩施籍初中毕业贫困学生赴杭免费就读,同时,杭州市还给予每位学生每年1万元生活补助,恩施州给予每位学生3000元交通补助和2000元生活补助,并向20名优秀贫困学生颁发“浙金奖学金”。目前,共有390名恩施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到杭州职业院校学习深造。
     (四)精准对接,打造返岗复工“直通车”。一是积极破解政策难点。疫情期间,鄂浙两省政府签署《推动疫情期间务工人员安全有序返岗合作备忘录》,积极推动“绿码”互通互认,实行“点对点”劳务输送,为恩施贫困人员返岗就业按下了“快进键”。二是摸清“底数”精准输出。加强两地劳务供需信息的精准衔接,杭州市为恩施籍老员工保留9000多个岗位,帮助滞留在恩施老家无法到浙江复工的人员吃下“定心丸”。三是复工复产提速增效。实行“点对点”劳务输送,开行“点对点、一站式”专列专车,湖北籍返浙就业人员已达50万人次。截至2020年7月底,恩施州贫困人口到浙江省稳定就业已达12421人。其中,“点对点、一站式”定向输送8次4018人。援建扶贫车间92个,已复工复产68个,新增24个,1491人已返岗复工。
     (五)强化保障,当好务工人员“娘家人”。一是夯实机制保障。两地分别成立就业扶贫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劳务协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以两地协作为基础,市(州)、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联动的劳务协作工作格局。在杭州市建立的“1+8”劳务协作工作站作为在杭务工人员的“娘家人”,畅通贫困务工人员劳动保障维权绿色通道,切实保障贫困务工人员合法权益。二是夯实政策保障。恩施州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杭州市先后出台《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大东西部扶贫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等政策文件,着力激励市场主体参与扶贫协作、开展技能培训、支持贫困学生参加职业教育等,形成了扶贫劳务协作的一揽子政策。三是夯实资金保障。在东西部扶贫协作财政援助资金中,每年安排数千万元用于支持就业扶贫,为各类培训、创新创业和定岗招聘等提供了重要资金保障。
三、杭恩扶贫劳务协作的启示
     (一)必须充分发挥党委、政府主导作用。劳务协作作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必须以党委、政府为主导,构建起全方位、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体系。杭恩扶贫劳务协作开展以来,杭恩两地党政主要领导先后带队调研对接,各结对区县(市)党政主要领导互访协商30人次,召开区县(市)联席会议16次。建立人才合作和劳务协作联席会议制度,出台《2020年杭恩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要点》《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稳定转移就业的指导性文件,明确目标任务,细化责任分解。
     (二)必须充分发挥“领头雁”的示范作用。开展扶贫劳务协作,抓住关键少数,做好带动做好示范,往往可以事半功倍。两地注重发挥杭州企业家多、社会组织齐备的优势,创新开展“名誉村长走亲连心1+5”行动,邀请杭州的企业家和社会组织负责人到恩施贫困村担任“名誉村长”。截至目前,杭州市已有阿里巴巴、网易(杭州)、浙江新湖集团等公司111位企业家和20个社会组织负责人担任了恩施州166个贫困村的名誉村长,帮助贫困村发展主导产业、培养致富带头人,促进贫困人口就近就业,成为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深化携手奔小康的有效举措。
     (三)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线上优势。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因为空间上的距离和地域上的差异,能否取得成效、取得多大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地贫困劳动力求职信息和援助地区企业的岗位信息是否畅通,必须建立互联网思维,充分运用“互联网+”开展劳务协作,搭建信息化大数据平台,提高供需匹配效率。贫困劳动力信息库、优质岗位信息库的建立,为精准指导贫困户就业提供了大数据支持。
     (四)必须充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针对劳务传输存在“输不出、留不住”的问题,要以帮扶为契机,挖掘内生动力,进而巩固劳务协作扶贫成果,防止流失返转。杭恩两地政府通过岗前培训、稳岗补贴等方面精准发力,解决试用期工资较低,岗位稳定性差的问题。同时坚持“连心走亲”,多次组织针对赴杭务工人员的关心慰问活动,深入企业了解务工人员生活生产状况,联合用人单位尽力帮助其解决困难,促进稳定就业。这样互动互助的就业经验说明,为了让贫困地区人员留得住、干得好,要积极构建起一条服务精细化的全方位保姆式就业服务模式,下足“绣花”功夫,才能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调研组成员:湖北省扶贫办肖祥云;湖北省统计局调查监测中心郭拥军、庞阳、陶涛;湖北省统计局恩施州调查监测分局向永兵;恩施州武陵山经济研究会廖建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