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竞进提质 升级增效

让文化创意驱动武汉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6-12-17)

田雪枫 朱 缨

  文化是民族之根,也是城市之魂。湖北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武汉要作出应有贡献。必须将武汉打造成国家创新中心和文化强市,让文化创意成为城市创新发展的活力之源;必须充分运用现代科技驱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催生文化新业态,推动文化产业创造新的增长点。

  一、文化创意+高新技术,打造创新发展的驱动引擎

  1. 推进文化科技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瞄准武汉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消费、提升文化服务的现实,既要大力推进声光电综合集成、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又要着眼影视制作与传播、新一代广播电视、互联网社交媒体、数字出版等文化领域技术升级和应用,加强知识产权的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成果转化。

  2. 加快建设武汉文化科技创新研究院。发挥在汉高校科研优势,坚持集成创新的理念,整合互联网、光电子、工业与工程设计、时尚创意设计等领域的人才力量和智力成果,形成在汉高校共建共享的智力汇集新模式;鼓励研究院与文化科技企业、文化产业园区和政府职能部门在项目策划、园区规划、产业谋划等方面开展合作。

  3. 依托市场主体打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组织文化科技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中介服务机构共建武汉文化科技创新联盟,探索以财政资助为牵引、联盟单位合作共建的实体化运作模式。重点支持打造面向成员单位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投融资等平台,形成面向文化科技创新前沿技术和领域的合作机制。

  4. 大力培育和引进文化科技创新人才。借鉴北京、上海等地经验,形成《武汉文化科技创新人才服务指南》,尤其是制定复合型创作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及培养的专项政策。

  二、文化创意+移动互联,引领创新发展的时代潮流

  1. 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突破机制障碍和利益藩篱。web2.0乃至3.0时代,“淘汰你的不是互联网,而是你不接受互联网,最终被竞争对手淘汰”。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唯有“彻底改、尽快改、颠覆性改”,全过程采用符合市场一般规律的理念和方法,才能获取让用户青睐的创新价值。

  2. 用“凤凰涅槃”精神重塑互联网时代文化传播形态。互联网对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传播,已经并正在发生近乎完全的替代。我们要敢于摒弃某些落伍的传播方式,打造一批当代意义上的互联网企业,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成长空间。

  3. 用互联网思维整合文化资源和创新要素。建立互联网新兴业态与传统业态竞争发展机制,确保智力、技术、资本等各类生产要素在流向新兴业态的过程中畅通无阻。

  三、文化创意+资本市场,夯实创新发展的资金支撑

  1. 繁荣武汉文化创意产业要素市场。组织和引导市场主体利用华中文交所进行产权交易的同时,探索建立政府和企业共同发起、市场化运作、面向中部地区乃至全国提供服务的文化产权交易机构,努力推动文化资源与金融资本对接,促进文化产权交易增值。

  2. 创新文化金融产品和投融资服务体系。探索组织财政、金融机构成立文化产业发展“风险池”担保基金,由财政资金引导和奖励金融机构开发面向文创企业的金融产品,为创业意识高、创新能力强的文化企业提供专业化、精准化定制服务。

  3. 建立资本与创新要素对接的投融资驱动架构。运用市场准入、环境优化、舆论引导等手段,激励资本与文化创意、技术创新对接,让资金向文化创意产业链和价值链前端流动。运用投资加快产业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形成新的投资热点。

  四、文化创意+创新平台,做强创新发展的市场主体

  1. 打造文化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服务平台。通过成果奖励、费用补贴等办法鼓励和引导文化产权交易活动,搭建文化科技品牌内容、专利技术、版权内容、市场渠道、人才资本等要素资源对接共享平台,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同创新体系,探索互利共赢的新型商业模式。

  2. 依托园区载体提升产业创新服务功能。建设一批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和专业孵化器,加快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对运用现代科技创新发展和盘活存量资源改造提升的文创项目给予补贴。引导园区、孵化器等产业载体,切实发挥创新服务功能。

  3. 围绕文化科技产业搭建交流展示平台。组织开展融合发展系列成果展示,提升武汉文化科技创新、内容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城市号召力、品牌影响力和项目吸引力。鼓励本地文化企业参与国内外知名展会和招商推介活动,鼓励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合作探索公共文化资源市场化运营方式。

  五、文化创意+行业服务,完善创新发展的配套功能

  1. 打造机制健全、功能完备的行业协会。健全武汉创意产业协会、软件协会、云计算产业协会、动漫协会、设计师协会等行业组织架构,建立以市场规律和行业需求为导向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做好企业创新发展的“智囊团”和“培训师”。

  2. 培育素质优良、运营规范的中介机构。中介机构应顺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势,增强专业化、精准化咨询服务能力,针对新理念、高技术等行业特点,提出面向文化创意企业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3. 切实发挥政府的监管和引导功能。需政府监管的要管住管好:杜绝中介服务机构在行政审批流程中违法违规、增加企业负担甚至滋生腐败寻租行为的空间,切断中介服务利益关联,通过公开招标建立决策咨询、项目评估、国有资产监管等的中介服务机构库。

  六、文化创意+智慧城市,构筑创新发展的未来梦想

  1. 智慧城市拓展创造空间。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人们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创造精神和物质财富,人们将通过更直观的方式、更迅捷的速度,享受城市创新发展成果。建议运用互联网视频网站、即时通讯软件、社交空间、O2O平台等新兴媒体,对武汉城市形象进行全方位包装传播,使创意内容通过智慧手段传递创新的城市精神。

  2. 智慧城市改变居民生活。如果说农耕时代的信息传播是“井圈式”,工业时代的信息传播是“河流式”,智慧时代的信息传播就是“海洋式”。应努力构建一种城市资讯平台和互动管道,让个体对精神和物质消费品的体验通过互联网进行无限分享,催生电影演艺、餐饮美食等一系列标准化或定制化消费市场。

  3. 智慧城市重塑产业格局。借鉴国内外城市先进经验,打造本地“云生活”。通过智慧化理念和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手段,对包括文化内容在内的各类资讯和市民生活需求进行重组和优化,将驱动传统电影电视、文化演艺、居民购物、快递物流等行业提档升级,孕育“内容+服务”、“媒体+数据”、“电商+定制”等新兴业态。在未来城市产业版图中,以智慧化、互联网化为特征的文化创意新兴业态,必将快速成为地区经济支柱。■

  (作者单位: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余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