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

找准优化政治生态的着力点 王宇华

(发布时间:2016-12-11)

  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文化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核心是领导干部的党性问题、觉悟问题、作风问题。在体制改革、社会转型、思想多元、利益多样的大背景下,一些地方政治生态出现严重问题,如任其发展下去将会直接影响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成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敏锐洞察新情况新挑战,鲜明提出了优化政治生态的要求。落实这一要求,必须把握“病灶”、“病理”,内外调理、综合施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在纯洁政治文化这个根子上着力

  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态的灵魂。政治主体的思想、行为都会受到政治文化的影响。一个政党的活力,始于党内文化的活力;一个政党的先进,始于党内文化的先进;一个政党的没落,始于党内文化的没落。我们党成立时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经过长期革命建设改革的洗礼,培育形成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政治文化,指引和鼓舞全党同志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一往无前地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而奋斗。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激荡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既产生了一些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进步的因素,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妨碍社会进步的消极、落后的东西。有的理想信念动摇、丧失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有的热衷于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有的投机取巧、四处钻营、八面玲珑,有的拉帮结派、吹吹拍拍、拉拉扯扯,有的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生活腐化,有的庸懒散奢、消极无为、不敢担当,党内政治文化受到严重“污染”。清除这种“污染”,才能使政治生态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正人先正心。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素质的提升,是纯洁政治文化的核心。要坚持思想建党原则,把理论武装放在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首位,使党的“主义”植根于每个党员干部思想深处。健全经常性学习机制,强化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坚持不懈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引导党员干部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保持和发展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突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高尚道德情操,保持健康生活情趣,时时处处发挥表率作用。突出权力观、事业观、政绩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破除“官本位”、特权化等消极腐朽思想,正确对待和使用权力,正确对待名利得失,奋发有为、为民服务。突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玉不琢不成器。纯洁的政治文化不仅要靠有效的思想教育来培育,还要靠严格的党内生活来雕琢。犹如种树,前一手是浇水、施肥,后一手则是除虫、修枝,要使树木健康成长两手缺一不可。严格的党内生活,是锤炼党性、提高觉悟的熔炉。一段时期以来,有些地方党内生活出现了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倾向,批评与自我批评名存实亡,有的党员干部说“对面是领导,我不敢提;问题太尖锐,我不能提;提了不管用,我不愿提”。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地按照中央要求,以整风精神开好民主生活会,使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重新发挥作用。这启示我们,只要落实好党委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特别是党委书记的领导责任,坚持“认真”二字,激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就能把党内政治生活真正开展起来。要进一步完善党内生活制度,营造平等民主、积极向上、讲实话真话、生动活泼的党内生活氛围,持之以恒开展健康的思想斗争,清除党内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

  环境造化人。纯洁政治文化,离不开健康向上的社会思想文化环境。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提供了便捷途径,激发了国内多元思想文化。要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权,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尤其要抓好网上舆论工作这个重中之重,敢于同攻击、污蔑党和政府的言论作斗争,不断增强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筑牢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核心内容融入、渗透到各方面宣传之中,广泛宣传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典型、感人事迹,积极传播和放大社会正能量,强化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舆论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枝繁叶茂,成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追求和实际行动。重拾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落实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抓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切实解决思想政治工作“沙滩流水不到头”、“风大雨疏空白多”、“鸭背泼水表面过”等问题,使之落实到基层到人头,春风化雨、入脑入心,抵制落后腐朽思想的传播和流行,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在严厉整饬吏治这个关键点上着力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优化政治生态,关键在于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大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力度,特别是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使党员干部队伍思想、作风面貌有明显改观,增强了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觉,增强了贯彻群众路线的自觉,增强了按规矩办事用权的自觉。但是,少数党员干部思想不纯、作风不正的问题,相当顽固、易于反复,不可能通过一次集中教育就能彻底解决,一些深层次、隐蔽性的问题还要继续深入治理,老问题将来还可能抬头,新问题也会不断产生。中央提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建立作风建设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是富有远见、非常务实的。中国共产党有8700万党员,是全世界最大的执政党,管好这样一个大党也是世界难题。如果不“严格”起来,政治生态就会乱象丛生、积弊难改。因此,必须按照从严教育、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和“三严三实”的要求,严而不息地整饬吏治。

  优化政治生态要靠优秀干部来带动。用好一个干部就会树立一支标杆,用错一个干部就会带坏一片干部。用人导向要正,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严把用人政治关、品行关、廉政关,着力培养选拔“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坚决不用政治上不可靠、作风上不过硬、群众口碑差的干部;纠正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龄用人问题,反对看来头、看关系用人,反对拉帮结伙、搞“小圈子”,坚决惩治任人唯亲、卖官鬻爵、违规用人等不正之风,加大对选人用人的全程监督和倒查追责力度。选拔程序要严,健全组织部门近距离接触干部和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深入了解干部的考察机制和办法,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防止考察失真失实、防止“两面人”蒙混过关;坚持领导班子民主讨论、集体决策,尤其要规范提名权和“一把手”用人权,强化明规则、遏制潜规则,防止个别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综合运用纪检、巡视、政法、信访、审计等相关信息,发现人选有问题绝不放过,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选人视野要宽,加大从基层选拔干部和选派干部到基层任职力度,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从制度上保证党的干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

  好的干部、好的风气是严管出来的。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自律不能代替他律。要切实解决重选拔任用、轻管理监督的老问题,把严管要求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的全过程,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监督管理都要注重看作风看德行看纪律。严管,重在平时提醒。坚持做好谈心、约谈、函询等工作,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扯扯袖子、咬咬耳朵”、打好“预防针”,甚至不留情面地批评教育,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要害部门、盲点地带更要加强监督检查。严管,重在制度约束。正风肃纪,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的制度体系,规范领导干部权力行使、工作生活保障等制度,深入开展各种问题的专项整治和经常性检查,对违反制度的严肃处理,使各级干部大到行政用权、小到吃住行游都戴上“紧箍咒”。严管,重在认真负责。强化各级党组织抓班子、带队伍的政治责任,发现问题时,既要纠正问题还要追究责任,既要追究当事人责任,问题严重的还要追究领导责任,管党不力的干部不能任用。要敢于担当,动真碰硬,不当老好人,不怕得罪人,板起脸来同错误行为作斗争。严管,既要靠组织,还要靠群众。要完善以群众为主体的考核、监督机制。

  腐败是破坏政治生态的最大毒瘤,必须坚持不懈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和广度前所未有,特别是周永康、徐才厚的立案审查,湖南衡阳贿选大案、山西严重腐败案的彻底查处,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坚定决心和刮骨疗伤、猛药去疴的巨大勇气,赢得了全党全社会的衷心赞誉和拥护。要警惕和反对“影响发展论”、“联手反扑论”、“投鼠忌器论”、“特赦高官论”等错误思想,保持高压反腐的战略定力,打好持久战、攻坚战、整体战。坚持教育和查处并重、治标与治本结合,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老虎”、“苍蝇”一起打,以查处巩固教育、以治标促进治本。着眼长远、系统治理,认真落实各级党委抓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纪检机关的监督责任,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着力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在推进依规管党治党这个保障面上着力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历来重人治,信奉“为政在人”、“明君贤臣”的人治哲学。我们党长期习惯于用各种政策、文件、指示来管党治党。这种工作方法具有程序少、见效快、便于灵活掌握的优点,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完备的制度规范,极易出现个人专断、特权现象、家长制作风甚至腐败等问题。优化政治生态,必须改变治党方式,实行依规管党治党,保障党的一切活动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有“轨道”的车才不容易跑偏,有法治的党自身建设才有稳定保障。实行依规管党治党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优化政治生态的长远之策和根本保障。

  依规管党治党的思想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和我们党内早就有了。恩格斯首次把“法律”概念应用到党的生活中来,将党的章程称为党的“共同法律”。列宁把俄共(布)的党章称为基本法规。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中讲到,为了使党内关系走上正规,还必须“制定一种详细的党内法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强调,依靠完善的党内法规从根本上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改革党的领导制度,是共产党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党的根本大法”、“党内法规”、“加强和健全党内立法”、“严格党内执法”、“完善党规党法”等提法,已在党内文件和党的领导人讲话中频繁出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提出坚持依法执政、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等举措,也蕴含着依规管党治党思想。当前推进依规管党治党,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

  首先要强化全党法治观念。信仰法治、坚守法治,是法治精神的真谛。党员干部都要有法律底线意识,如果不信仰法治,没有坚守法治的定力,面对权势、金钱、人情、关系是抵不住诱惑、抗不住干扰的。要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宪法、党章和国家法律、党内法规的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自觉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表率,绝不能以言代法、以权代法、徇私枉法;树立依法办事的观念,自觉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各项工作。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对特权思想严重、法治观念淡薄的干部要批评教育乃至调离岗位,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法治素质,保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实施。

  其次要健全党内法规体系。“依规管党治党”所依之规,就是党内法规、制度。党规党纪对党员的要求严于国家法律对普通公民的要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党内法规以及工作制度的建立,为管党治党提供了制度规范,党内“人治”现象逐渐减少,但是还有许多方面缺乏有力的制度规范,特别是对党组织和高级干部的行为还缺乏有效制约。要抓住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机遇,深化党内制度改革,重点是:深化党的组织制度改革,严格党内生活制度、完善党委工作制度、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教育培训、管理监督、激励保障等制度,构建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深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完善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党员队伍建设等制度。解决好党内法规重原则轻细则、重实体轻程序、重规范轻惩戒等问题,坚持立破并举,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

  关键要健全权力监督机制。“徒法不足以自行”,要让有权力的人自觉守法,最有效的手段是加强监督。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弗里德里希说:“腐败是附着在权力上的咒语,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腐败。”事实证明,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必须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监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一是加强民主法制监督。民主法制监督是国家对权力制约的最高形式,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如何保证这一点?关键是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作用,以明确的制度规则保障人大对政府重大决策的审议权、修订权、表决权及对领导干部的问责权,保障政协对党委政府的建议权、监督权。习近平总书记就此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强调要拓宽人民监督权力的渠道,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要防止出现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现象;协商就要真协商,真协商就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从制度上保障协商成果落地;改革司法管理体制,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这些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还必须从法律制度上细化、实化。二是加强党内监督。要重点抓好两个方面,一个是坚持和完善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内生活制度,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领导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保证每个党员干部包括“一把手”都在党组织的有效监督之下;另一个是更好发挥各级纪律监察机关的职能作用,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三是加强社会监督。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让人民群众通过大众传媒了解党和政府的决策、行政活动,形成公共舆论,对党和政府的活动实行监督和制约。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将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使掌权者无法越权,无法追求和享受特权,才能有效遏制政治生态“雾霾”的产生。■

  责任编辑:曾洁玲

  链 接

  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全党必须一体严格遵行。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加大党内法规备案审查和解释力度,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党的纪律是党内规矩。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按照党规党纪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坚决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对违反党规党纪的行为必须严肃处理,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必须抓早抓小,防止小错酿成大错、违纪走向违法。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