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东湖文苑

东湖文苑

初犁芬芳在正定

(发布时间:2018-07-10)

——读《习近平在正定》系列报道有感

王春树

  “正定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勤劳的人民。我爱自己的故乡,更想了解这里的一切……”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古今》一书中写道。《学习时报》的《习近平在正定》系列报道,以全场景、全视角的方式,通过22个篇章,采访了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的上级领导、身边同事、新闻记者达26人,重现了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生活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回顾了他与正定人民朝夕相处,为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呕心沥血、激扬青春的一段光辉岁月。正如他自己所言:“正定是我从政起步的地方。”如果把正定比作是习近平同志施展政治才华、展现历史担当的最初“试验田”,那么他就是一个勤劳、智慧、创新、开拓的耕耘者,用早春的初犁,在正定这片丰饶的土地耕耘出一片芬芳。
  耕耘经济田
  经济是地方发展的命脉,把准、把牢、把稳一域发展的脉搏,就抢占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与“主动权”,就能够率先下好“先手棋”,打好“翻身仗”。上世纪80年代正是百废待兴、社会变革、思想转变的历史时期。习近平同志到正定工作后,根据正定正好处于河北省会石家庄市和广大农村之间,提出了“半城郊型”经济发展路子,确立了“依托城市、服务城市、打入石市、挤进京津、咬住晋蒙、冲向全国”的经济发展思路,以及“投其所好、供其所需、取其所长、补其所短、应其所变”的二十字经济发展方针和城乡关系上的“四条原则”,在经济社会发展上的“六个方面”关系,等等,既是指导经济工作发展的好思路、好举措,又是适应当时、当地经济发展的“不二铁律”。正是在正确思路的指导下,“1982年到1984年,正定的工农业生产总值翻了一番,农民的人均收入由148元增长到400多元,也翻了一番多。”
  耕耘人才田
  人才是第一资源。古往今来,得人才者得天下,得人心者得人才。周公吐哺迎人才、齐桓公不计前嫌拜相管仲用人才、刘备三顾茅庐请人才讲的都是古人重视人才、招引人才、使用人才的典范故事,值得今人借鉴之、仿效之、使用之。习近平同志在正定期间推行“四县战略”,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人才兴县,采取内用、外招、上请、下挖、近补、远育等多种形式,打开人才开发工作新局面。从亲自执笔书写百封信函组建顾问团到梳理“人才账”制定“人才九条”,从求才夜访武宝信到不拘一格引才邱斌昌,从转让爽脚粉项目技术到盘活油泵油嘴厂,从鼓励画摊青年开办美术学校到关心帮助做强业余体校,从数学家华罗庚、经济学家于光远、医学专家张晓楼等成为正定顾问团成员到与全国大专院校、科研单位、重点厂家建立联系。3年多时间,正定先后开办各类人才培训班70多个,育才1.3万人,先后调整220个基层领导班子,提拔570名优秀青年充实基层领导岗位,还把160名专家学者型干部充实到县里各级班子。“问渠何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习近平同志通过自己的真行动、真作为、真担当,念好了“人才经”,引来了“源头水”,开创了正定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耕耘文化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30多年前,习近平同志就在正定这片丰饶的土地上,一手抓文物古迹保护,一手抓历史文化遗存的挖掘运用,让正定的文化事业发展,满田鲜花,一路芬芳。正定是文化古城,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楼”之说。习近平同志在正定期间,对全县的古建、遗址、古槐、古松、古柏等进行大普查、大摸底,一一登记造册,统一标牌标识,进行合理保护。同时,通过筹集资金、修建公园、组建公司、新建景点等有效举措,大力发展正定旅游事业。特别是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筹集资金350万元,建成一个“真实”的荣国府,不仅为史诗大剧《红楼梦》的拍摄作出了贡献,更给正定旅游事业发展带来了“引爆点”。建成开放第一年门票收入高达221万元,旅游总收入达1761万元。正因如此,让正定悠久、厚重、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根脉得到了延续。
  耕耘为民田
  民乃国之本,本固则国宁。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文明史中,有着敬民、爱民、重民、尊民、亲民、富民、乐民、为民的优良传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为民思想占有重要一席。为了减轻人民征购负担,解决全县人民温饱问题,习近平同志上书中央反映高征购问题,在全国率先试点农村“大包干”;为了改善人民生活环境,紧抓精神文明建设,成立“五讲四美三热爱”办公室,修垃圾池、建公厕、建文化站、建俱乐部、安自来水、定乡规民约;为了办人民满意型教育,推行改革、落实待遇、筹集资金、修缮房屋、置办桌椅、兴建校舍;为了丰富群众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举办全县全民运动会。一系列有效举措,“让一些曾有偏见、有不满的同志迅即改变看法,认为是‘好苗子’‘信得过’‘放得下心了’”。在任何时候,习近平同志都没有放下那颗拳拳爱民之心。党的十九大报告,向全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亮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耕耘作风田
  “一身旧军装,穿得很土,脚上穿个大头鞋,活像个部队炊事班的班长”“在短短3年内,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全县所有公社、所有大队”“一张床,一个桌子,一个书橱,还有脸盆、暖壶啥的”这是文中对习近平同志生活场景的描写,简单、简陋、简朴可以概括生活的全部。除了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外,习近平同志还不忘时刻加强身边“一班人”的作风建设。在1983、1984两年时间,先后出台《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几项规定》《关于整顿机关大院作风的安排意见》等11个文件,文件里面大到对县委常委成员的作风建设提出规定,小到对公款吃喝、互相宴请、招待标准、陪客人数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可以说,习近平同志抓作风建设是一以贯之的。除此之外,习近平同志在一些细节上,更加体现了自身过得硬的作风,比如每年往返北京五六趟,但是从来没有报销过一趟车费,都是自己拿钱买车票;深入公社、企业调研,拒绝外出吃请,总是和大伙一起吃食堂;自己来了朋友就在房间、小饭馆自掏腰包请客吃饭,等等。细微之处显作风,一举一动见本色。习近平同志在作风之田上,犁铧翻飞,身体力行,克勤克俭,作出了示范和表率。■
  (作者单位:黄石市西塞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上一篇:水田琐忆

下一篇:母爱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