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政治建设与社会治理

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4-01-12)

胡甲文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2023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再次强调“引导职工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随着广大职工群众“急难愁盼”不断变化,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呼声更高,和谐劳动关系内涵、外延、重点、方法也不断变化。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一方。湖北省总工会近年来围绕新时代构建什么样的和谐劳动关系、怎样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一、我省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主要做法
  (一)以新就业形态为重点,不断推进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一是加强统筹推进。省总工会与省人社厅、省交通厅、省工商联等多部门联动,提请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的若干措施》,联合省交通厅、省邮管局出台系列意见文件,带动形成建设合力。二是抓实建会入会。推进“小三级”工会(区域、行业工会,乡镇、街道和开发区、产业园区工会,社区、村工会)建设,重点建、行业建、兜底建,建成新就业形态区域性或行业性工会联合会、联合工会数百家,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70余万人。三是注重集体协商。出台《着力推进新就业形态集体协商工作的意见》,规范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管理,聚焦头部企业集中攻坚,区域总部一体推进,关联企业以点带面,难点领域积极破题,带动全省新就业形态行业(企业)普遍签订集体合同(协议)。
  (二)以多元化解为关键,创新维权服务机制。一是“法院+工会”诉调对接形成品牌。细化出台《湖北省“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实施办法》,2023年全省共办理诉调对接案件8000余件,调解成功率超60%,“两项指标”再创新高。二是“人社+工会”裁调对接全面铺开。联合省人社厅制定《湖北省“人社+工会”劳动争议裁调对接工作实施办法》,印发《关于有序开展“人社+工会”劳动争议裁调对接工作的通知》,在全省90个市县全面铺开,初步建立起500余人的调解员队伍,全省办理裁调对接案件4000件,调解成功率约80%。
  (三)以协同联动为抓手,筑牢和谐稳定根基。一是工作格局初步形成。构建统一指挥、专班攻坚、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工作落实体系,形成省市县三级防风险、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加强会商研判、督导调度,压实属地责任,层层传导压力。二是处置机制一体贯通。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既交办属地,也交办相关部门,多平台、多部门、多层级全量收集信息。坚持重要问题一线督办,把握时间节点专项督导,协同联动、综合研判、合力化解、稳妥处置,实现“研、交、办、督、结”闭环运行。三是应急处突体系完备。研究制发《省工会十四大期间平安稳定工作总体方案》及7个专项子方案预案,细化措施,规范管理。
  (四)以站点建设为依托,构建一线服务体系。一是建设服务站点。落实全国总工会“双15工程”(全国服务站点达到15万个,全国主要城市和城市重点区域服务站点15分钟服务圈交叉覆盖)工作安排,与省人社厅联建零工驿站与工会驿站300个,分两轮与湖北电信、湖北铁塔等12家企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联建站点1000多个。截至2023年12月,全省各地建成并上图工会驿站4000多个,65个站点获评全国“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二是加强困难帮扶。落实项目化帮扶要求,截至2023年12月,全省建档立卡困难职工7000余户,申报项目79个,申请中央财政帮扶资金5000多万元,省级同比配套,项目涉及生活救助、子女助学、医疗救助等多个类别,有力改善了困难职工生活。三是丰富服务载体。“鄂工贷”额度从2亿元调增至4亿元,个人最高授信从10万元提升至20万元,目前在外放贷总额达3.5亿元,带动近万人创业就业。广泛开展“补充医药报销惠工卡”申领工作,惠及全省近百万职工。工人文化宫建设全面布置,职工医疗互助有序推进,积极探索工会普惠性服务新模式。
  (五)以依法治理为保障,不断提升工会法治水平。一是加强工会立法。2023年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决定》,全面修订《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为工会依法履职提供更坚实的支撑。二是推广集体合同。研究出台《“1+3”集体合同参考文本》(“1+3”即集体合同和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推动集体协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全省签订企业、行业(区域)集体合同覆盖职工300余万人,全省百人以上建会企业集体协商建制率动态保持在80%以上。三是做实民主管理。全省已建会企事业单位中,建立职代会、厂务公开制度的均超过8万家,建制率均超过86%,为企业和职工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二、我省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入,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蓬勃兴起,企业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生产经营方式及用工方式等发生深刻变化,我省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但从总体上看,仍面临劳动关系主体诉求日益多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制度刚性不够、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有所滞后等诸多新挑战、新问题。从实践来看,当前劳动领域主要矛盾是劳动关系主体诉求多元化与劳动关系调整不充分不规范之间的矛盾,重点群体是新就业形态群体、农民工和困难职工,表现特征是劳动争议、欠薪问题、信访矛盾,突出的短板是力量、手段、基础、机制滞后。这些问题催生工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新使命、新任务。
  三、我省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的路径探索
  (一)聚焦政治引领,巩固思想基础。通过宣讲、竞赛、创建等多种方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深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等主题宣传教育,搭建“互联网+职工文化”展示交流平台,增强广大职工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引导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贯彻落实《关于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决定》,推进“劳动创造幸福”宣传教育活动,建设一批劳模工匠主题公园、五一劳动广场和劳模工匠数字馆,广泛深入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汇聚起社会各界崇尚劳动、尊重劳模、争做新时代奋斗者的磅礴力量。
  (二)聚焦专项安全,守牢基本底线。一是加强责任体系建设。用好《目标管理责任书》,开展督导考核,落实一把手责任制,市县两级建立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1+1+N”工作专班,形成主要领导牵头抓总、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专班实体运作、各部门协调配合的责任链条。二是加强信息队伍建设。确保凡是有职工的乡镇、规模以上企业都有信息来源,履行好工会“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职责。三是做好工会信访工作。进一步完善领导包案督办、机关干部接访、公益律师化访等,大力推进“12351”工会服务职工热线,不断深化省级平台建设,贯通工会信访体系,形成上下一体化访新机制,及时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从源头上减少涉工信访问题。
  (三)聚焦依法维权,强化源头治理。一是依法规范劳动关系。推动出台《湖北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提请人大及检察机关协同开展劳动法律监督。在中小微企业广泛推广“1+3”集体合同,从源头上减少矛盾发生。二是深化多元化解。充实“3+N”调解员队伍(以退休法官、退休仲裁员、退休工会干部为骨干,吸纳职工法律服务团、工会法律顾问广泛参与),总结案例,打造一批以调解员和工作法命名的“法院+工会”品牌,深化“人社+工会”机制,尽快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三是做实公益服务。常态化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公益法律服务行动,运用法律手段,加大对农民工欠薪问题的防范与根治,加强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满足职工多元化法治需求。四是帮扶重点群体。做实“精准化”普惠服务,扩大对困难职工“兜底式”帮扶,持续唱响工会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四季歌”,推进职工医疗互助省级统筹,组织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中的优秀代表参与劳模、五一劳动奖章等评选,开展疗养休养,让他们能够体面工作、舒心生活。
  (四)聚焦机制创新,构建共治体系。一是落实政府和工会联席会议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政府联席会议,对当年度本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点难点、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及时提请研究,推动解决。二是落实劳动关系“三方四家”[三方:政府、企业和职工;四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和工商联]协调机制。推动机制实体化运作,通过联合调研、发文、督查等方式,合力解决劳动领域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三是落实维护劳动领域专项安全机制。发挥双牵头部门联动机制作用,做实预警研判和应急处突两个机制,完善“研、交、办、督、结”工作闭环,做到发现得了、管控得住、处置得好。四是用好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意见书和建议书)制度。结合实际运用好这个工会依法维护职工权益的重要手段,推动企业和相关行政部门落实依法用工、守法经营、履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社会责任。
  (五)聚焦固本强基,提升能力素质。一是健全组织体系。深化“建会建家·共同缔造”行动,重点建、行业建、兜底建,大力推动工会组织向村(社区)、中小微企业覆盖,工会服务向基层覆盖。二是建强服务站点。推进户外职工工会驿站提质扩面增效,开展联合检查,定期通报督办,杜绝阵地“空转”,努力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运行。三是培训专业力量。广泛实施基层工会干部和社会化工会工作者能力提升工程,开展“三员”(劳动领域安全信息员、劳动争议调解员、集体协商指导员)和工会法律专干等专项培训,采取集中轮训、跟班培训、以赛促训等多种形式,3年内逐步实现专兼职工会干部、社会化工会工作者轮训一遍。四是落实保障下倾。通过工人文化宫建设、困难职工帮扶和送温暖、工会驿站建设等项目,继续把更多人、财、物投向基层,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

(作者系湖北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
本栏目编辑:宋星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