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政治建设与社会治理

让家庭成为梦想启航的地方

(发布时间:2017-08-06)

——关于推进家庭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湖北省社科院课题组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当前,我国正在致力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建设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千千万万个家庭建设好了,社会才能治理好。家庭建设不能盲目而为,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在社会治理背景下,为了切实了解家庭建设的基本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建设,湖北省妇联和湖北省社科院组成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探寻当前家庭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家庭建设问题的产生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推进家庭建设的思考。

  一、当前家庭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家庭建设是包括家教、家风、家庭服务和家庭社会支持等在内的有机整体。其中,家风家教是家庭建设的核心,家庭服务和家庭社会支持是家庭建设的时代要求。随着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等社会环境方面的变化,家庭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集中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家庭关系较为紧张,亲子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二是家庭教育问题突出,“重学习轻品德”现象严重;三是家风传承遗失严重;四是部分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堪忧;五是家庭贫困原因多元,求助对象范围狭窄;六是家政服务监管缺失,“重利益轻服务”现象严峻。

  家庭建设是一个全面的、复杂的、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家庭建设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也是在长期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而产生的。

  (一)社会舆论冲击,家庭观念和责任意识弱化。在社会舆论冲击下,传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意识逐步弱化,严重影响了家庭和谐与稳定。一是西方“自由主义”等思想在中国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公民的传统家庭美德和责任意识,许多人不再把家庭摆在重要位置,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二是媒体夸大甚至扭曲家庭问题与家庭关系。纵观各大媒体,许多家庭题材的节目无不充斥着婚外情、第三者、婆媳斗、夫妻斗等,扭曲了人的家庭角色,给人们心理造成恐惧感和抗拒感;另有相关媒体对“孩奴”“房奴”等家庭问题夸大渲染,给受众太多误导。思想决定着行为。由于家庭观念和责任意识的淡薄,助推了夫妻离婚率高、父母独居无人养老等问题,对家庭造成的伤害不言而喻。

  (二)生活成本上升,家庭经济负担加重。一方面,食品、交通、通信、房租等基本生活资料成本上涨的幅度较大;另一方面,教育、医疗、养老等支出较多。家庭普遍感觉孩子的教育费用越来越高,虽然义务教育全免费,但“培优”的费用太高;“看病贵”的问题虽然有所缓解,但家庭成员生病较普遍,医疗负担不可小觑;在一对年轻夫妇赡养4个甚至更多老人的格局下,养老支出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遇到老人生病或失去自理能力,子女需全职陪同或请家政服务员的话,巨大的经济压力更是使家庭不堪重负。

  (三)老龄化与社会流动叠加,家政服务供给缺口大。湖北省早在1998年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18年老年人口会突破1200万,占总人口数的20.09%。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愿望与子女难以照护的现实之间存在着激烈矛盾。调查数据显示居家养老依旧是民众的首选,81.4%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与社区居家养老方式。然而在家庭趋于小型化、少子化、核心化的情况下,高龄化、空巢化以及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日益增加,加上随着社会流动的加剧,子女外出打工、求学、经商、就业的人数越来越多,作为一个劳务输出大省,湖北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的缺口非常大,家政服务业的供给难以满足家庭对养老护理、医疗护理等社会服务的巨大需求,调查中发现仅30%的人请过家政服务员,绝大部分人有意愿,但苦于找不到满意的服务。

  (四)互联网时代到来,家庭和谐与稳定受到挑战。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给家庭带来负面影响。一是互联网容易使家人间的沟通减少,感情趋于淡薄。二是网络的开放性使一夜情等新事物成为夫妻关系、家庭和谐隐忧。三是青少年由于心智尚不成熟,容易沉迷于网聊、网游,不仅影响学业,还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并危及亲子关系和亲子教育。

  (五)普惠性政策欠缺,家庭的社会支持薄弱。家庭政策是社会公共政策的一种,属于国家基础性的民生制度。然而,现实中不管是湖北还是全国,在家庭政策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一是家庭政策体系并不完善,家庭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和长期的制度安排,社会支持的力量十分薄弱。这与“大部分人认为国家对家庭的政策支持严重不足”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二是家庭政策取向较为陈旧。长期以来,家庭政策的着眼点多是困难家庭和弱势群体,主要从经济层面进行应急性、被动性的帮扶,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独生子女政策等,缺乏普惠性的家庭福利政策,如陪产假、育儿假、敬老假等。三是家庭政策的完备性、系统性和协调性较差,一些政策甚至互相矛盾,往往适得其反。由此可见,普惠性家庭政策的缺失,使得家庭必须独自面对各种问题,遇到困难急需帮助时,求助范围基本限于亲朋好友,可依靠的社会力量较少,容易陷入困境。

  二、关于推进家庭建设的思考

  在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结构核心化、家庭需求多元化、家庭抵抗风险能力弱化的情况下,家庭建设仅依靠家庭自身,既力不从心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政府、社会、组织和家庭多方努力,才能促进家庭建设向着有序而和谐的方向发展,才能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进而夯实社会治理的基础。

  (一)政府层面:出台家庭支持政策

  目前中国的家庭政策较少,且基本上不成体系,根据当前家庭发展现状,政府应从三方面出台家庭支持政策:

  家庭照料政策。针对家庭反映比较突出的孩子养育成本太高问题,各级政府可以完善配套政策,合理布局公共托幼、教育、保险、医疗、抚育等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供相关公共服务,探索在儿童特定养育阶段通过减免家长个人所得税来减轻家庭负担,为幼儿养育、儿童发展提供保障。针对老龄化社会家庭养老负担重的问题,政府需要出台政策支持子女照顾老人。另外,对于需要长期照料残疾、生病、虚弱家庭成员者,政府可以建立家庭照料者保障制度、照料津贴和误工补贴制度;还要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机构为照料者提供心理疏导、护理技能培训、替代性喘息服务等;设立“救急难”基金,帮助困难群众和低收入群众应急。

  家庭与工作平衡政策。政府可出台有利于从业者履行家庭责任的政策,帮助家庭成员平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一是关爱生育期女性,增设男性带薪护理假。二是完善就业政策,督促有条件的单位实行弹性工作制,缓解职业女性在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冲突;增强用人单位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公平对待职业女性,为青年女性的工作、家庭平衡创造有利条件,降低女性因家庭责任而中断工作的风险,促进男女共同发展。

  弱势和边缘群体救助政策。从问卷调查和访谈中发现许多弱势群体,比如“三留守”人员、空巢老人、失独父母、失智失能者、残障人士、自闭症儿童,这些群体在生活中面临诸多困难,仅靠自身和家庭很难走出困境,需要政府分门别类制定救助政策。同时,还有一些边缘群体,比如艾滋病人、父母因吸毒或刑事犯罪而被判刑的孤儿、单亲家庭、断代家庭、家暴家庭,这些群体的生活极度不幸,需要政府制定政策,保护他们的权益。

  (二)社会层面:优化家庭外部环境

  家庭内部环境主要靠家庭自身建设,外部环境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优化。一是媒体要重视传统家庭美德和现代平等理念的宣传,在全社会营造诚实守信、待人友善、尊老爱幼、夫妻和睦、父慈子孝、邻里互助的氛围。二是充分发挥家庭服务业协会、学前教育研究会、家庭教育学会、婚姻家庭研究会等家庭婚姻类社会组织的专业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和宣传活动,向家庭提供多元化的家庭建设服务。三是社区要以需求为导向,围绕家庭保健、科学育儿、养老照护和家庭文化等内容,举办培训班,使社区家庭掌握更多新理念、新知识,构建家庭关爱体系。

  (三)组织层面:强化妇联指导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发挥“两个独特作用”的方针,即发挥妇女和妇联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发挥妇女和妇联在弘扬家庭传统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在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庭功能等多个方面均呈现新变化和新特点的关键时期,妇联组织需要顺应时代形势、把握家庭发展新态势,探索家庭建设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一是继续做好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推动家庭文明建设。利用“春节”“六一”“老年节”等节日,集中宣传展示教子有方、孝老爱亲等不同类型的“最美家庭”典型。二是借助新媒体宣传家风家训和家庭美德,以文明新风带动社会风气好转。深入城乡社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以忠诚、责任、亲情感染群众,带动更多的家庭见贤思齐、比学赶帮。三是发挥职能优势,与综治、司法、法院、民政等部门联合,建立婚姻家庭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合力化解家庭纠纷和预防家庭暴力。四是协调社会资源,助力贫困妇女脱贫。为了实现湖北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各级妇联应助力贫困妇女脱贫。加强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银行及大型企业之间的合作,联手设立妇女创业基金,满足妇女贷款参与发展的需求。

  (四)家庭层面:提升家庭发展能力

  家庭建设必须以一定的发展能力为前提,这种能力的提升要以家人健康、经济实力、良好家风、严格家教为基础。要重视家庭健康,通过营造融洽的代际关系、强化家人的健康意识、对家庭成员的健康定期进行全面体检并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等措施,夯实家庭发展的生命力。通过稳定就业或创业、学会理财、经营好资产、慎重投资等措施来增加经济收入,强化家庭发展的支撑力。传承优良家风,营造良好家庭氛围,提升家庭发展软实力。通过身教、言传、教知识、育品德以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践行严格家教,提升家庭发展潜力。■

  (执笔:覃国慈 李静萍 许 伟 张 明)

  本栏目编辑:姜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