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特别策划

特别策划

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 加快实现“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

(发布时间:2024-02-02)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

  水是湖北最大的特点,治荆楚必先治水。202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研究部署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相关工作,试点小流域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为全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应切实强化责任担当、履行职责使命,坚决守住流域水环境安全底线和生态安全底线,为四化同步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环境支撑和保障。
  一、准确把握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大意义和要求
  小流域治理单元是三、四级流域单元的细化,是流域综合治理的基础性单元。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抓好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小流域综合治理根本在于加快推动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路径转变,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努力走出一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实现“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治理目标。
  小流域综合治理必须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统筹规划与规划统筹,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防止“垒大户”“做花瓶”“堆样板”“造盆景”,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控安全底线,推动四化同步发展,充分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让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促进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做成实打实的治理工程、发展工程、民心工程。
  二、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
  经过一系列前期工作,根据试点流域选取的基本原则,以50—200平方公里为宜,具有一定的人口聚集、产业基础、共同缔造基础,同时考虑地形条件和地理位置,经专家实地踏勘,省委专题会议确定了十堰市茅箭区—经开区茅塔河、荆州市公安县崇湖、荆门市东宝区牌楼西河、咸宁市赤壁市羊楼洞港、恩施州恩施市带水河5个试点小流域,分别代表了平原型、山区型、丘陵型等我省小流域常见地形, 发展要素上分别体现了工业集聚型、资源缺乏型、历史文化型、生态富集型等不同样态。试点市州迅速启动,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积极成效。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省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明确要求,指明方向。成立省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专班,试点市州成立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地市工作座谈会,组织观看《过芸治水载乡愁》专题片,赴厦门市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调研学习,现场学习过芸溪等小流域综合治理成功经验。试点流域加强宣传发动和工作培训,统一思想,进一步凝聚共识。
  (二)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研究制定试点工作推进方案,明确6项工作任务、5项工作机制以及试点工作的步骤和完成时限。组建由中山大学李郇教授领衔,中山大学、中规院中部分院、省环科院等相关专家的省级技术组。组织5个市(州)、试点县区相关领导及部门共102人进行了集中技术培训,开展一对一对接,各试点流域加强村镇干部技术培训。强化部门工作协同,各部门梳理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政策、项目资金,加强现场指导督导。实行“周调度、月汇报”机制,工作专班办公室加强地方、部门工作调度统筹。
  (三)构建“四大体系”,制定实施方案。试点流域组织开展农、林、水、土、村、城等全方位现状调查,全面摸清流域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现状、各类污染源及排放情况、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绘出“现状图”。加快构建“土地分区分类利用体系、绿色基础设施体系、开发建设管控体系、治理体系”,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统筹农业、林业、水利、环保、国土、建设、乡村振兴等规划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一河一策,制定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明确治理目标、任务、重点项目等,形成“施工图”。
  (四)坚持系统治理,统筹推进项目实施。十堰茅塔河小流域通过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和支沟治理、燃气进村、垃圾分类、生态保护等,以“小河清”保障“大河净”。荆州崇湖小流域针对养殖尾水污染、耕地碎片化、农村人口流失、基层社会矛盾等突出问题,以“小田并大田”改革激发治理内生动力。荆门牌楼西河小流域围绕水功能提升、水环境改善,采用保水、补水、蓄水、节水“四水法”进行水系重构,打造电商物流小镇,探索“电商平台+龙头企业+农户”联农带农模式,提高群众收入。咸宁羊楼洞港小流域将上、中、下游划分为生态保护区、农文商旅融合发展区、产城融合区,围绕青砖茶做文章,把规范农民建房作为切入点,探索小流域综合治理“赤壁模式”。恩施带水河小流域紧盯生活污水、畜禽粪污等,发展循环农业;紧扣“富硒、有机”两个关键,扩大高价值作物种植面积;推进硒旅、文旅、农旅深度融合。
  (五)大力推进共同缔造,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持续深化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广泛发动社会参与,以自然村(组)为单位,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充分发挥党员先锋队、志愿者、乡贤理事会等协同推进作用,实现“政府引导、群众共治”,让群众共享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果。
  (六)以小切口推动大治理,努力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各试点市州立足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努力探索一批可持续、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如,茅塔河小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五统一”模式和生活垃圾“两类四分法”、乡村运营公司等;崇湖小流域“三块田”改革、“田—渠—塘”养殖尾水治理、农村联户大三格生活污水处理、大闸蟹养殖联农带农“五统一”模式等;牌楼西河小流域农房建设管控、农村生活污水循环利用、乡村生态绿岛等;羊楼洞港小流域“爱上你的小屋”、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组建全域旅游联盟、“两山”价值转化、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等;带水河小流域“猪—沼—果”生态种养、庭院“小经济”、“垃圾不落地”、“有话直说”民意直通车等。
  三、全面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
  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强调:“深入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坚决守住流域安全底线,确保‘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省生态环境厅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和扩面工作,积极做好县城“双集中”和就地城镇化试点的衔接协同,加快形成全省全面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
  (一)持续推进试点。指导十堰市、荆州市、荆门市、咸宁市、恩施州加快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开展中期评估,推进项目建设,落实规划目标,加快完成试点工作任务。实施试点成效总结评估,对试点工作成效以及试点工作模式的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和推广性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形成试点成果。
  (二)开展扩面工作。坚持边试点边扩面,指导十堰市、荆州市、荆门市、咸宁市、恩施州在试点的基础上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扩面工作,以“点”上重点突破推动“面”上整体提升,探索出适合湖北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好路子、好经验,推动实现从“点上发力”到“面上开花”。
  (三)加强交流学习。按照5个试点小流域分片区就近开展现场交流学习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宣传力度,为试点工作造势助力。持续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技术培训和解读,加强交流互动,精准把握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要求。
  (四)全面推进治理。总结试点和扩面工作经验,细化全省阶段性目标任务,全省分类、分阶段全面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形成加快推进工作格局,一体化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以及路和村庄系统治理,共同缔造,更大力度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