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文稿 > 特别策划

特别策划

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发布时间:2023-02-23)

中共宜昌市委改革办

  作为三峡工程、葛洲坝工程所在地及长江三峡咽喉枢纽和生态屏障,宜昌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努力建设“山水辉映、蓝绿交织、人城相融”的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2022年宜昌市荣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一、筑牢生态屏障。一是打响“江河湖”保卫战。把长江宜昌段生态环境修复作为全市一号工程,系统研究改革措施,举全市之力打好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实现全省考核“三连冠”。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沿江134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高标准规划建设2个专业化工园区,经验被国务院通报表扬。用心用情打造长江宜昌段232公里生态廊道,整治长江、清江入河排污口1677个,取缔非法码头216个、采砂场134家,腾退岸线42.7公里,修复长江岸线97.6公里、支流岸线196公里。“十年禁捕”全面落实,江河湖库网箱养殖全面取缔,非法码头全部清零,煤炭生产全面退出。全市678公里干支流通航水域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设施实现全覆盖,船舶污染物协同治理信息系统“净小宜”受到交通部肯定。宜昌化学品船舶洗舱站建成运行,年洗舱能力600艘。二是全域实施补植复绿。实施城区保留山体生态修复,覆绿111万平方米,设立永久性保护山体绿线界碑330块,累计保护和修复城区保留山体1093万平方米,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04平方米。全域生态复绿3513公顷,修复废弃矿山600多公顷。完成湿地生态修复1万亩,重点保护与修复远安沮河、枝江金湖、当阳青龙湖、长阳清江等重要湿地。三是打造万里长江最美滨江。经过6个月的改造,宜昌滨江公园“焕新”升级,从葛洲坝到猇亭古战场,改造焕新的50公里滨江公园串联起宜昌城区山、水、城、景一体化江景,自行车道、观江绿道、亲水步道三线贯通,串联起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历史,成为市民休闲游憩和外地人到宜昌旅游的好去处。
  二、创新生态治理。一是强化制度保障。联合荆州市、荆门市、恩施州、神农架林区,出台《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协同保护的决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探索跨区域协同立法。实施流域综合执法改革并颁布实施《宜昌市黄柏河流域保护条例》,建立流域水质达标与生态补偿资金、磷矿开采指标“双挂钩”生态补偿机制,黄柏河流域综合治理获得湖北改革奖。二是推动协同治理。在省划定流域治理底图单元基础上,市级划定12个三级流域治理单元和27个四级流域水体,落实“三级流域强管控、四级流域重实施”的传导机制,推进江河湖库、左右岸、上下游、干支流协同治理。统筹实施总投资103.2亿元的湖北长江三峡地区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试点案例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中国馆”向世界展示。全面实施“双碳”战略,建立碳达峰行动“1+N”实施方案,全市碳排放强度3年来持续下降。积极开展碳排放权交易,三宁化工完成碳排放权质押融资,全市企业履约率连续多年达100%。持续推进“三磷”专项排查整治,全市45家磷矿企业、3家黄磷企业、10座磷石膏库完成整治,2022年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超过80%。新建污水处理厂53座、改扩建36座,关闭、整治畜禽养殖场557家,彻底根治黑臭水体187公里。三是培育“生态好公民”。坚持生态文明教育从娃娃抓起,开展“生态好公民”建设。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构建课程体系,通过“小手拉大手”,将生态文明理念延伸到家庭、社会,推动宜昌市民生态文明素养整体提升。培育“三峡蚁工”等近百个生态公益组织,近20万人次参加生态保护志愿服务。精心组织长江大保护可持续实践艺术展,超30万市民到现场打卡。
  三、彰显生态价值。一是做好山水文章。借助宜昌山水如画的资源优势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世界旅游名城。系统提升“两坝一峡”,三峡大瀑布跻身5A级景区,三峡云栖谷、昭君国际滑雪场建成开园,三峡人家、三峡车溪上榜“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宜昌入围全国旅游城市影响力百强。二是做优特色农业。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特色发展,全力打造柑橘、茶叶、道地药材等八大农业主导产业。直面宜昌茶产业结构不优、龙头企业不强、公共品牌不响等不足,改革茶产业发展体制机制,组建宜茶集团,以市场化方式整合宜昌茶产业资源,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文章,做优品质、做优品牌、做大龙头、做活市场,推动宜昌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做足做精“农产品加工”。2022年,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1436亿元,企业达409家,19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被认定为全省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三是做实现代产业。加快建设精细磷化中心,推动磷矿—磷肥—新能源材料—动力总成和高端装备制造“三级迭代”,宁德时代邦普、欣旺达东风、楚能新能源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一条涵盖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的产业链加速形成,电池产能有望在2025年占到全国25%以上。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全力争取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和算力网络枢纽节点落户宜昌。三峡集团总投资300亿元、10万个机柜规模的大数据中心加快建设,三峡东岳庙数据中心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颁发的A级机房等级证书,阿里云、奇安信等大数据企业落户宜昌。抢先布局“电化长江”,努力建设中国新能源船舶制造之都,全球载电量最大的纯电动船“长江三峡1”号成功首航。

责任编辑:宋星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