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扎实推进强县工程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23-09-21)

邓家喜 周玉龙 凡 阳

  公安县按照“一年有突破、两年见成效、三年创示范”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部署安排,高质量推动强县工程试点建设,奋力打造乡村振兴全省示范,为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贡献力量。
  一、主要做法
  (一)瞄准现代农业,打造三产融合经济体系。一是激发农村集体经济活力。以“三资”智慧服务平台建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居间服务改革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突破口,完善农村资源要素配置,激发农村经济活力。通过“三资”智慧服务平台建设,清查不规范流转土地,规范农户、市场主体和大户土地流转程序;通过完善居间服务改革,开展以工代赈,提升村集体收入;通过党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采取“组织领航、支部发力、干群联动”的办法,实施“小田改大田”工程,加快推进规模化耕作。二是着力打造现代农业体系。聚焦葡萄、水产两大特色产业,构建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提高规模化、标准化、智慧化水平和产业集中度。按照“十个一”要素标准,建设葡萄产业核心区。以龙头企业为牵引,建设虾稻共生高标准核心基地。夯实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好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大宗淡水鱼苗、中华鳖繁育基地及小龙虾种质资源库。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构建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二)聚焦资源下沉,完善三级公共服务体系。一是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大力实施乡村基础设施补短板三年行动。以武松高速、荆岳高铁等重大项目为牵引,加快建成207国道、221省道一级公路,建成章闸特大桥、完成孟章线改扩建,形成县域交通大循环,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完善农村饮水县级统管体制机制,推动城乡同质化供水。加快智慧乡村建设,实现所有乡镇及重点行政村5G信号全覆盖。二是推动公共服务资源下沉。建设县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互联互通体系,将社保、养老、户籍等高频服务事项的办理权限向镇村延伸。发挥供销合作社“国家队”农资供应主渠道地位,建成供销驿站200个,农民生产经营流通成本进一步降低。以县中心学校为主体建成覆盖乡村学校的教联体,以县中心医院为龙头建成覆盖镇村的医联体,推进城乡教育、医疗均衡发展。
  (三)建强基层堡垒,健全三方基层治理体系。一是增强基层组织力。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压实三级书记责任,常态化开展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包乡走村,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带头种好“一块田”,推进“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走深走实。建强支部战斗堡垒,深入实施“领雁工程”,普遍建立“党员中心户”,在联系群众中增强“公信力”,提升服务能力和带富能力。二是激发群众内驱力。增强群众“主人翁”精神,探索把群众重新组织起来议事、干事、管事的有效机制,推广分类评级、积分管理等方式,激发群众参与身边事的热情。三是提升乡村凝聚力。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党组织引领下的“民事民办、民事民评、民事民治”活动,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护苗工程”、护老行动,打通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关爱群众的“最后一米”。
  (四)深化共同缔造,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是深化流域治理。以治污、治脏、治乱为切口,以改善人居环境为载体,通过基层党组织功能发挥,深化共同缔造。依托水韵孱陵、生态EOD等项目,引入长江源头活水,分区域源头截污,对周边6个村实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生态修复入湖渠道4条。积极争取中央渔业发展补助资金,实施乡镇尾水治理和鱼塘标准化改造,实现源头治污。二是改善人居环境。以流域治理为契机,采取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的方式,带动群众常态化参与“七清一建”村庄清洁活动。三是培育人和氛围。通过共同缔造致力打通情感微循环。健全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新建5所以上失能、半失能养护中心,实现村(社区)养老照料中心全覆盖。探索社区互助爱心基金帮扶制度,通过成立注册“一人一元邻里互助”爱心基金,开展特困对象、留守儿童、失独家庭爱心帮扶。
  二、经验启示
  (一)明确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县域经济。一是明晰主导产业。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考量和布局,选择当地独有且品质独特的品种,赋予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基因,真正“让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遵循资源、财力有限的客观规律,分重点、主次、先后,梯次有序推进突破,锚定目标一张蓝图干到底。二是打造产业链条优势。从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体验、消费、服务等环节入手,以完善各环节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推进延链、补链、强链,贯通产加销各环节、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不断加强党委政府及市场主体培育优质品种、提升产品品质、打造区域品牌的意识,持续健全标准化生产体系、建强质量安全体系、塑造公共品牌形象,努力打造县域内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级品牌体系。
  (二)激发基层活力,强化体制机制创新。一是注重完善人才就业机制。制定适宜政策,引导各类人才,包括县籍人才进入和回流县域创新创业。重视“城归”农民工返乡创新创业,助其解决创业融资难、基建配套难、聚集技能人才难、稳定用工难等基本难题。二是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推动县域与城乡之间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着力打破城乡要素市场二元性,消除要素流动的制度壁垒,重点赋予土地等不可流动要素城乡对等的要素财产权利、构建城乡统一市场体系,促进城市资源要素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为持续地向乡村有序有效流动。三是加快推动公共资源下沉。统筹推进县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公共服务不断向乡村延伸覆盖,探索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多元化运营机制。
  (三)完善基础设施,补齐三产融合短板。一是继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配套。结合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完善县域商业体系和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提升农村新基建覆盖水平,建设生产加工和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完善加强县域公共服务,投资建设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二是健全完善基础设施管理制度。解决好“重建轻管”问题,建立健全各项基础设施管理制度。强化各级各部门职能分工,健全完善工作责任制,加强市县乡村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形成整体联动、互动,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四)深化共同缔造,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共同缔造的核心在共同,关键在凝聚群众共识,根本在让群众满意。进一步推动共同缔造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相结合,在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中推动共同缔造向纵深发展。既注重运用共同缔造的方法去破解改善人居环境时面临的急难险阻问题,也注重传播共同缔造的理念,让群众更有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幸福感。

(作者单位分别系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恩施州委改革办、公安县委政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