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底线

(发布时间:2022-06-0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今天,我们已开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新征程,要把14亿多人“一个不能少”全部带入共同富裕,必须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这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价值内核要求。
  一、“富裕”是基础,决定了必须提高农民收入
  富裕是生产力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高度的标志。从发展生产力角度,做大共同富裕的蛋糕,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社会主义社会共同富裕是更高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富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在资本主义达到的最高生产力水平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必须超越资本主义制度下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才能彰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第二,社会主义社会共同富裕必须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实现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提升同步和协调,不断在发展中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创造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第三,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效率更高。关键要把创新置于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使科技自立自强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战略支撑。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关键是要发展生产力,用发展来保证不返贫促富裕这一硬道理。从生产力层面就是要扎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矛盾,尽快补齐“三农”领域的短板,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第一,织密防贫网络。建立防止返贫监测体系,聚焦重点人群完善监测帮扶机制,将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纳入监测范围,简化识别程序,精准发现、及时帮扶、分类化解。第二,促进脱贫人群持续稳定增收。进一步提高衔接资金和涉农资金用于产业的比重,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通过产业带动提高脱贫人群家庭经营性收入。通过多种方式,促进脱贫劳动力就业,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第三,集中力量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选派科技特派团,实行产业技术顾问制度,有计划开展教育、医疗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第四,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发展县域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用发展的方式,让脱贫基础更加牢固、更可持续。
  二、“共同”界定了富裕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必须包含所有人在内的共创共富共享
  “共同”界定了富裕的社会性质,属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范畴,是对共享发展理念的全面贯彻落实。具体体现在:一是实现全民共享。共同富裕是所有的人一个都不能少的富裕,不是两极分化的富裕,也不是少数人和个别地区的富裕。二是实现全面共享。共同富裕不仅包括物质上的富裕,还包括精神上的富裕,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发展。三是实现共建共享。共同富裕是人人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在建设进程中依据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对发展成果进行共享。这就要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完善公平分配机制。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就是要激发脱贫人群参与创造财富的动力,通过奋斗去共建共富共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人是经济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既是消费主体,又是生产和创新的主体,是最具活力的生产要素。对刚刚摆脱绝对贫困的人群来讲,必须要提升他们的人力资本,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夯实基础。解决好他们在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扶幼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激发他们创富的内生动力。为更多人教育赋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增强致富本领。注重提升低收入人群的精神生活质量,让他们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本质要求,决定了“三农”发展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需要科学认识共同富裕的运动规律。一是充分认识推进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要努力实现的远景目标。二是必须分阶段推进,在共同富裕的主体、共同富裕的内容、共同富裕的区域等方面要循序渐进。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推动共同富裕慢不得也急不得,不是同时同等同步实现的,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三是必须在发展中推进。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过程,重点是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四是必须统筹效率和公平。遵循系统性原则,实现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五是深化改革推进共同富裕,形成有利于推进共同富裕的制度体系和体制机制。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深化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改革,建立更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就是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基础上,让最不富有的人通过个人努力奋斗和政府、社会帮扶,提升富裕程度。承认每一个社会主体在拥有要素上的差异,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人带头致富。在体制上为每一个人创造公平竞争的机会,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机制上畅通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在政策上提升施策的精准性,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以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各自内部的不同内容上实现富裕存在先后顺序,应允许人民群众在追求美好生活进程中形成多样化、个性化和多层次的渐进富裕。促进农村低收入人群加快与科技融合,参与要素市场化改革,分享要素市场价格红利,增加财产性收入,丰富收入来源。■
 

 (作者单位: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分中心)
本栏目编辑:刘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