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湖北省委
承办: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
   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

www.policy.net.cn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湖北三农“十二五”发展与“十三五”展望 

(发布时间:2016-12-04)

                                   省委财经办(省委农办)

  “十二五”时期,湖北“三农”黄金时期实现了黄金作为,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亮点,为湖北“竞进提质”,加快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奋斗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撑。“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时期。湖北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的“三农梦”将会成为“湖北梦”“中国梦”的重要篇章。
  一、“十二五”湖北“三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湖北农业发展最快、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湖北正跨步向农业强省迈进。
  (一)以粮食增产十亿斤量级为标志,农业综合产能实现新跨越。“十二五”以来,湖北粮食每年增产10亿斤以上,实现“十二连增”。棉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以上,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五位。淡水产品和油菜总产量连续19年雄居全国榜首。万头以上规模猪场达712个,居全国第一。香菇、龙虾、蜂蜜、鲜蛋和螃蟹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
  (二)以收入年跨千元台阶为标志,农村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十二五”时期,湖北农村经济实力快速提升,农民收入年均增长近千元,农村经济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三)以农产品加工破万亿元为标志,农业转型升级实现新跨越。2014 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跻身全国第五,粮油加工业勇夺全国亚军。食品工业跃居全省第一支柱产业。双低油菜育种、种植及加工技术全国领先。
  (四)以土地“三权分置”为标志,农村改革开放实现新跨越。2012年,湖北在全国首次提出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2013年7月,湖北率先在全国开展“四化同步”示范试点。2015年湖北被纳入全国首批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整省推进”试点省份。
  (五)以适度规模经营为标志,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实现新跨越。截至2014年底,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000余家,专业大户52000户,家庭农场12397个,农民合作社50426家。土地流转比例不断提升,2014年全省承包耕地流转面积占总面积的32.6%,超过全国29%的水平。
  (六)以“五到七年大变化”为主要标志,新农村建设实现新跨越。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鄂州等地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脱贫奔小康试点县、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点、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荆门“中国农谷”改革发展试验区及全省88个新农村试点乡镇建设等8个层面新农村建设试点全面纵深推进,覆盖全省60%的乡镇,基本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5-7年大变化”目标。
  (七)以年均减贫50万人为标志,扶贫开发实现新跨越。“十二五”时期,湖北扶贫开发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前四年共解决225.1万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两次对湖北扶贫工作作出肯定性批示。
  (八)以绿满荆楚和洁万家为标志,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跨越。2014年,湖北森林覆盖率达到39.61%,高于全国。国家级湿地公园总数达到26个,居全国第一。全省第三轮“三万”活动以“洁万家”为主题,大力整治村庄环境。2010—2012年湖北被纳入国家第一批八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试点示范省份之一。
  (九)以水电路纤“村村通”为标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五年来,全省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电、自来水、广播电视和光纤宽带。
  (十)以新农保新农合全覆盖为标志,农村公共服务实现新跨越。“十二五”期间,全省农村义务教育真正实现全免费。在全国率先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城乡居民综合参保率达99.4%。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服务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救济救助体系基本实现了覆盖城乡、应保尽保、救助水平逐步提高的目标。
  二、“十二五”湖北“三农”工作的基本经验
  (一)把三农发展作为统筹全局的“牛鼻子”。“十二五”时期,省委、省政府坚持“三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提出一系列湖北战略、湖北路径、湖北实践。在发展战略上,将新农村建设试点试验作为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的重要载体。在发展目标上,提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省。在发展理念上,坚持三维纲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发展路径方法上,高度注重统筹协调、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探索出了一条切合湖北实际的“三农”发展之路。
  (二)用城乡一体化推倒“二元墙”。五年来,省委、省政府积极贯彻落实统筹城乡的基本方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机制,走出了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推进工业向园区、农民向城镇和农村社区、土地向规模经营“三个集中”,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向农村“三个延伸”,推动城乡规划、户籍管理、社保服务“三个统一”,实现了城乡收入差距、城乡人居环境、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三个缩小”,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三个提高”。
  (三)“三万”活动打造群众工作新平台。“十二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要求,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三万”活动为平台和抓手,把根牢牢扎进群众之中。从2011年开始,连续五年开展“三万”活动,共派出11万名干部,8700个工作队,走遍2.6万多个村、1026万农户,创新了新时期群众工作方法,建立了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
  (四)转换发展动力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党的十八大开启了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征程,省委、省政府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着力推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农村产权制度、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探索积累了许多具有实践意义而又特色鲜明的经验,走出了一条具有湖北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五)“三化”带“一化”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省委、省政府着力加快培育健全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体系、平台和抓手,强化三化带一化,走具有湖北特色的“四化同步”发展之路。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筑牢农业现代化的产业基础;启动21个“四化同步”示范乡镇试点,促进了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
  (六)“两手”发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优化“三农”资源配置。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创新“五大机制”。创新领导机制,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等方面体现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创新协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协作机制。创新综合考评机制,建立“三农”发展六大类38项指标的绩效考评体系。创新示范引导机制,在全省开展多个层面的试点试验。创新财政投入增长机制,确保“三农”投入增长幅度大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
  (七)城乡一体“网格化”构筑社会治理新格局。省委、省政府将推进农村网格化管理建设作为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服务“三农”发展的主要抓手,取得明显成效。党务、政务、商务、农务、财务、法务、警务、医务等“多务合一”和“公共服务”下沉,形成了人往村里行、职在格中履、事在网中办的工作格局。农村社会治理网格与城市网格共同形成了城乡一体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
  三、“十三五”湖北“三农”发展展望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时期。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2020年,一个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的锦绣画卷将镶嵌在湖北希望的田野上。
  (一)农村小康全面建成。农村小康全面建成是湖北“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业总产值不断增长,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大宗经济作物产量持续增长,农产品加工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倍增。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到2020年,农民人均收入有望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跨越2万元台阶。农民生活环境更加美好。农户庭院整洁,道路通畅,村庄绿色化、洁净化。农民的健康得到充分保障。农民的养老、医疗得到全面保障,农村人均寿命超过75 岁。农村社会更加安定祥和。农村社会治安进一步改善,农民安全感、幸福感明显增强。健康、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深入人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举措,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二)建成充满活力的现代农业强省。农业发展方式大转变。湖北农业将转变为以科技创新驱动为主要动力,以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为主要模式,以提高土地产出率、投入品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为主要途径的新的发展方式。综合生产能力大提升。粮食生产、加工、销售进一步融合,湖北粮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占有率稳定提高,“吃湖北粮、喝长江水、品荆楚味”成为现实。农产品加工业翻一番。“四个一批”工程将进一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现高位倍增,跨越2万亿大关;品牌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湖北农产品“走出去、请进来”迈入新境界。一二三产业大融合。一产业更强、二产业更优、三产业更“特”,融合融通、互动互促。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产业链为纽带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供给保障有力、资源利用高效、产地环境良好、生态系统稳定、农民生活富裕、田园风光优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基本确立。
  (三)打造统筹城乡发展的“升级版”。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新型城镇化。逐步形成以武汉城市圈、宜荆荆、襄十随三大城市群为主体,“一主两副多极”为引领,各大中小城市为支撑,县城和中心镇为节点的现代城镇体系。奏响统筹城乡发展主旋律。农村土地制度、经营制度、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生产要素进一步激活,农民享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型城镇化互促共进。新农村建设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展开。农村水、电、路、气、房、邮等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农民更有获得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明显加快,农村教育、就业、社保、卫生、救助、住宅、文体、安全等“八位一体”公共服务网络体系逐步建立健全。
  (四)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两型”发展遍及荆楚沃野。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经济加快发展。到2020年,受保护地区占全省国土面积比例继续提升,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蓝天碧水映照荆楚美景。农村水、空气、土壤综合整治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养殖废弃物统筹治理,农业污染源有效遏制,农村生产环境不断改善,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美丽乡村铺展荆楚大地。到2020年,全省所有行政村人居环境基本得到改善。到“十三五”末,湖北农村呈现出“村在林中,房在园中,人在画中”的美丽画卷。■